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5-23 12:24:07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元素组成: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4

2、基本单位:氨基酸,结构约20种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是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之处是每种氨基酸的R基团不同。

结构通式:

RO

HNCCOH

HH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NHCO)

计算:脱去水分子的个数=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空间结构千变万

化。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

4、功能:

(1)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

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抗体。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Ⅱ、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元素组成:由C、H、O、N、P五种元素构成

2、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3、种类及分布种类脱氧核糖核酸英文缩写DNA组成基本单位含有的碱基存在的场所含氮碱基、磷酸、脱A(腺嘌呤)、G(鸟嘌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氧核糖呤)、C(胞嘧啶)、T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胸腺嘧啶)量存在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磷酸含氮碱基五碳糖核糖核酸RNA含氮碱基、磷酸、核A(腺嘌呤)、G(鸟嘌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糖呤)、C(胞嘧啶)、U(尿嘧啶)

4、功能:核酸是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Ⅲ、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1、元素组成:只有C、H、O

2、种类: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3、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四大能源: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主要能源:糖类;直接能源:ATP;根本能源:太阳能

Ⅳ、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脂质分类脂肪元素C、H、O常见种类/功能

①主要储能物质

②保温

③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磷脂固醇C、H、O(N、P)/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有利于Ca、P的吸收

Ⅴ、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多糖、蛋白质、核酸是生物大分子

2、生物大分子是由多个基本单位(单体)组成的多聚体

构成多糖(纤维素、淀粉、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

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种类试剂还原糖斐林试剂颜色反应注意事项砖红色沉淀

1、斐林试剂甲、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

2、需水浴加热

3、选用实验材料应颜色较浅或白色脂肪蛋白质苏丹Ⅲ苏丹Ⅳ双缩脲试剂橘黄色红色紫色可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染色后显微镜观察,也可将组织样液染色先向组织液中加入双缩脲A,混合均匀后在加入双缩脲B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

(1)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生理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态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的细胞自由水含量高)生理功能:

①良好的溶剂,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③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都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2、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存在形式: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生理功能:

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中的含量过低会抽搐。

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度。

二、细胞的结构

Ⅰ、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罗伯特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又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2、内容: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新细胞由老

细胞产生。

Ⅱ、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滴→取→浸→盖

2、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注意事项:

(1)先低倍后高倍。换高倍镜观察的方法:将所观察到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用转换器转成高倍物镜,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2)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

3、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较小,无核膜、核仁,没有成型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般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的不同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比较项目大小是否有成型的细胞核细胞器主要类群体),有拟核只有核糖体细菌、蓝藻有多种细胞器植物、动物、真菌(如酵母菌、真菌、蘑菇)原核细胞较小真核细胞较大无成型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有成型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染色体)注: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等)是真核生物

Ⅲ、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研究细胞膜成分的方法及其成分

提取细胞膜:

①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

②方法:放在清水中,水进入细胞,细胞胀破,细胞内物质流出,得到细胞膜。细胞膜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要能识别右图

……此处隐藏25194个字……的草食动物(也叫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

8、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9、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10、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

11、消费者等级与营养等级的区别: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营养等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等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金字塔: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

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能量)。

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渠道:沿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转移能量)

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并且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

5、特点:传递方向: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

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计算规则:消耗最少要选择食物链最短和传递效率最大20%,消耗最多要选择食物链最长和传递效率最小10%。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温室效应:大气中CO2越多,对地球上逸散到外层空间的热量的阻碍作用就越大,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得越快,这种现象就叫温室效应。

3、碳循环:①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②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特点: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运动,所以碳循环带有全球性。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是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可以反复出现,循环运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它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我们就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抵抗力稳定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3、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具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①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就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

6、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反之亦然。

7、生物圈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环境,而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态,我们要保护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4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5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两者比较:

(二)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