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春天》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找春天》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春天》教学设计1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听、所见、所闻画春天。
仿写找春天,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
难点: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以及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方法:交流法、仿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春天的图片、范文)。
教学时数:两节(其中,第一节为公开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谈话,提出要求。
1、出示“聪”字:给“聪”组词,并请学生思考其“聪”的意思。
2、指名交流:怎样上课,才算聪明的小学生?
3、老师强调上课的要求:我们上课要做到:耳朵认真听,眼睛仔细看;积极去发言,还要用心想。人人争当聪明的小学生。
二、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揭题
拿着《亲近母语·全阅读(小学一年级)》对学生说:这个学期,黄老师天天都给你们讲“童话故事”。今天,我不给你们讲童话故事了。讲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名字叫——“找春天”(板书,并编字谜,提醒孩子们“春”是:三人同去看日出,下面是“日”,“日”用红色写成太阳状)。
2、讲故事
“邻居家的玲玲”
我邻居家有一个上一年级的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叫玲玲。
上个星期天一大早,玲玲就大声喊着、催促她的爸爸妈妈:“你们快点儿,赶快走!赶快走!”我问她:“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呀?”玲玲调皮地说:“不告诉您。就是不告诉您!”说完,拉着她的爸妈就风一样地飘走了。
傍晚时分,玲玲一蹦老高地回来了。她一见到我,就激动地说:“我找到春天啦!我看到春姑娘啦!”我连忙问:“春天在哪儿?春姑娘在哪儿?”她诡秘地说:“在我的眼睛里。”我瞪大眼睛左瞧瞧,右看看,从她的眼睛里就是看不到春天。我又问:“春天到底在哪儿?”她说:“春姑娘在我的相机里。”“什么,春天在你的相机里?”我从她手里一把“抢”过相机,打开一看,里面有许多玲玲拍的照片(故事未完)。”
3、谈话过度:那些照片真美呀!你们想看吗?(阅读期待)黄老师把这些照片传到了电脑上。同学们也可以与玲玲、我一同分享快乐了!
三、赏春景图,画春景画。
1、赏春景图。
①学生们边欣赏,我边讲解图意:
第一幅: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拉着柳枝荡秋千,小黄鹂站在枝头唱着悦耳动听的歌。
第二幅:桃花笑红了脸,梨花抹了厚厚的一层粉;金色的迎春花春起了小喇叭,紫色的丁香花竞相开放。
第三幅:小河里鸭妈妈在教小鸭子学习生活的本领,小鱼儿在比赛游泳呢!
第四幅:青蛙睡醒了,正在池塘里呱呱呱地叫着。
第五幅:一群小学生正在植树呢!他们有的挖坑,有的扶树苗,有的填土,有的浇水。他们干得特别起劲。
第六幅:远处,小朋友们忙趁东风放纸鸢。
②春天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春天泉水丁冬,冰雪融化;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天真美呀!请赶快拿起画笔,把美丽的春天画下来吧!
2、画春景画。
①学生作画。
②展示交流。指名交流自己的画。师生评价。
四、重回故事,赏析范文。
1、继续讲故事,激发学生读范文的兴趣。
老师讲故事:玲玲兴奋地说:“黄老师,我找了春天了吧!我看到春姑娘了吧!”她又说:“您看!这是什么?”她拿了一张纸在我眼前一晃,我迫不及待地说:“让我看看!让我看看!”她把纸递给了我,我一看——惊呆了(阅读期待)。为什么呢?玲玲描写的春姑娘实在是太美了。大家想读吗?
2、赏析范文。
“春姑娘来啦(范文)”
星期天的早上,太阳公公刚刚露出笑脸儿,我就到人民公园——找春天。我看到小草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柳树甩着长长的绿辫子,小燕子拉着柳树的辫子荡秋千,小黄鹂站在枝头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桃花粉嘟嘟的,像擦了胭脂;梨花雪白雪白的,像抹了厚厚的一层粉。金色的迎春花吹起了小喇叭,紫色的丁香咧嘴笑。小河里热闹极了,小鱼儿比赛游泳,小鸭子跟着妈妈欢快地游来游去。小朋友们有的种树,有的放风筝。啊!春姑娘来啦!春姑娘真的来啦!
①师生一起朗读范文。
②分析范文。
主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以及文中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动物、植物、人、天体等)来分析问答。如,时间:星期天的早上;地点:人民公园;人物:我(玲玲);干什么:找春天。都写有什么:动物(小燕子、小黄鹂,小鱼儿、小鸭子)。植物(小草、柳树,桃花、梨花,迎春花、丁香)。人:小朋友。天体:太阳。
五、故事导入,仿写起步。
1、继续讲故事。
故事:我看了玲玲的写话,不由得向她伸出了大拇指。玲玲高兴地一蹦老高。
2、谈话过度:
玲玲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她能写出这段话,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比玲玲写得更好。敢不敢和玲玲比一比呀?如果敢,就请快速行动,做个小作家吧!
3、学生仿写春天:
①出示写话要求:
给你写的话起个名字哟!
注意格式:开头空两格哦!
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
挑选自己记忆最深刻的画面去写。
注意带上标点符号啊!
记住加上自己的想像哟!
②师生一起读写话要求。
③学生在轻音乐的伴奏下写自己心里的春天。
4、展示交流。
指名学生读自己的写话,师生点评。
六、总结升华,揭示方法。
写话并不难,只要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用我们的大眼睛去仔细观察,用耳去倾听,用鼻子去闻,用心去思考,最后写下来就行了。
板书设计:故事引入仿写起步
找春天
第二节上课不久,大多孩子都完成了他们的又一次心灵的旅程。他们都高高地举起小手,踊跃朗读自己的作品,就像初为人母的感觉:激动、高兴、腼腆与羞涩。下面是两位学生的写话:
“寻找春天”(王锦媛)
春姑娘来了,我们要去找春天了。我知道,金黄色的迎春花开了。小黄莺在和柳树捉迷藏。柳树的叶已经变成绿的 ……此处隐藏26300个字……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9、师:小草是眉毛、小花是眼睛、嫩芽是音符、小溪是琴声,春天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0、生汇报交流。
预设一:春姑娘特别快乐
预设二:春姑娘很淘气,虽然躲躲藏藏,可还是被我们发现了。
……
11.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这里有个省略号。不少小朋友会用。它表示的意思是什么?(省略其他事物)春天还可能在哪里?竖起耳朵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用鼻子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仰起脸蛋、躺在草地,你触到了什么?在四人小组里和你的同伴说说吧!(鸟鸣虫叫、小溪哗哗的声音,泥土的清香、芬芳的花香,温暖的阳光、软绵绵的草地……)
12、师:多美的春天啊!我们找到她了!这怎能不让我们高兴呢?让我们带着发现的欣喜齐读: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13:师小结:春光无处不在。让我们读出春天的害羞、春天的美丽、春天的调皮。(配乐朗读全文)
活动4【活动】
四、熟读课文,指导背诵。
1、师:多么美丽的春天呀!你能试着把这篇描写春天的课文背下来吗?小组合作试一试吧!
2、小组合作背诵。
3、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全班同学试背。
4、指名背。
5、同桌互相背。
活动5【活动】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师总结:柔柔的春风,细细的春雨,催醒了小草,催开了小花,催绿了嫩芽……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中还有许多的变化,希望你能做个有心人,去发现春天更多的美。
2、布置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背一背,可以抄一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2)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关于春天的日记。
《找春天》教学设计14一、导入:
一年级学习的时候,我们学过有关春天的课文,还唱过春天的歌曲《春天在哪里》,现在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让我们走进春天,让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用心去发现,让我们找春天去吧!
二、初读。
1.借助下边的拼音,自己读课文。读完后圈出生字,然后练习读读。
2.指名说圈出了哪些生字。
3.检查生字:
(1)ppt出示生字,生齐读:探、嫩、符、鹊、羞、躲、掩、遮、触。
(2)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读音、组词)
(3)师找生上台指生字(师读生字,生指)
4.再读课文。读完后和同学交流:你从课文中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发现了什么(同时可以让同学读句子)
5.分自然段读课文。
6.师生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自由读喜欢句子;指名读喜欢的句子。
(1)“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这句多有意思,它是怎么探出头来的?(指生在老师身后“探”出头来)
(2)齐读“解冻的小溪叮叮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春天里除了小溪的叮叮冬冬声,还有哪些声音?(师:这多像琴声)
2.要是春游回来,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3.多美的语言,试着背诵课文。(方法:一段段背诵,相互背诵)
四、写字
1.这九个字,在写法上需要注意什么?
(1)“溪、冻”,一个是三点水,一个是两点水;
(2)“探、摇”,都是提手旁的字;
(3)所有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上边两行是左窄右宽。
2.师范写:溪(下边是“大”字);“解”:有三个部件,左右结构,把位置摆好。
五、拓展:
(1)除了春天里的发现,课文后边还有什么发现?
(每个字可以和别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野花、野草、柳树、树枝、柳枝)
(2)ppt出示春天的小诗文。(自由读;指名读)
“春天来了,喜鹊叫了,桃花开了,柳树吐出了嫩芽芽,冰雪化了,北风躲了,小草探出头来了”
“小喜鹊像是害羞似的,在林子里叫着,遮遮掩掩的,让我看不清他的样子。我很喜欢喜鹊,我到林子里找它们,我想告诉它们,我是它们的好朋友,我想触摸它们的羽毛,但我不会伤害它们。”
《找春天》教学设计15[教材简析]
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美丽,活泼,呼唤着我们去找春天。课文的语言优美、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观察春天、热爱春天。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打牢基础
1.提示难点。本课难读的有“触”、“嫩”二字,提示学生“触”是翘舌音,“嫩”的韵母是“en”不是“un”。
2.巧记生字。采用以下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教师或学生做动作演示,识记“遮”、“掩”、“躲”、“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记住“羞”、“嫩”: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躲”、“触”、“鹊”。
3.写字指导。9个要求会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除“野、解”二字外,其余的又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把它们集中在一起,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再指导临写。教师提示学生写“躲”字时,第七笔撇不出头。
(二)初读课文
读通读准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
感知发现
1.自由读或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提问: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
3.哪些内容反映了春天的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的句子,让学生分别读。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初春的特点。
(四)结合生活,模仿句式出示句子: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是春天的?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观察,模仿句式说一说。
(五)品读课文,拓展练习
1.作者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2.找出后,让学生多读几遍,说说写得好在哪里。
3.以“她在”的形式,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春天。
(六)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读后的体会。
2.引导学生看着画面背诵。